必赢集团网站创办于1977年,是学校历史最悠久、办学最早的老牌院系之一,也是学校重点支持申报博士点学科所在学院。历经48余年的发展,学院共经历四次更名,即:物理系(1977年)、应用物理系(1987年)、通信与电子学院(2003年)、必赢集团网站,必赢唯一官方网站(2023年)以及必赢集团网站(2024年)。现有本科硕士在校生1700余人。经过48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形成了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电子类本科专业教育、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本科专业教育,积极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全力申报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教学格局。
【师资队伍】
学院整体9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6人,双师型教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1人,有海外经历7人。近年来,学院获评省级人才8人次。2023年,学院与中节能晶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获批江西省研究生工作站(第二批)。
近年来,学院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质量工程26项(其中:省级卓越工程师项目160万元和国家级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国家级协同育人项目15项),省级精品课程10项,省级教学改革课题17项;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5项;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智能科学与技术(1405)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电子信息(0854)专业学位硕士点、职业技术教育(电子信息)(045120)、学科教学(物理)(045105)二级专业硕士点。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申报博士点的学科之一,下设三个二级方向,即: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下设三个二级方向,即:智能交叉、智能系统与工程、人工智能应用。电子信息专硕下设三个二级方向,即:人工智能、光电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近六年,学院硕士毕业硕士生就业率100%。
【科研平台】
学院获批江西省无人感知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省发改委)和先进电子材料与器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2个省级平台,围绕传统电子信息、先进电子信息与交叉电子信息等三方面的开展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4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横向课题6项,科研经费总量稳居学校前茅。学院共发表学术论文622篇,其中,SCI/EI收录268篇,授权发明专利49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30部;2门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教材/专著4部,省级优秀教材1部;学院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连续十二年蝉联江西桂冠,全国排名提升至第16位。
学院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西省高校第二届优秀多媒体教学展示评比一等奖1项、江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1985年开办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和微机应用、电子技术短训班,1994年为我省我校首批培养职教师资的本科专业,后期建设为省级特色专业(2000年)、教育部职教建设基地示范专业(2003年)、省级品牌专业(2008年)、省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业(2014年)。教育部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2015年)。2016年荣获江西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评估排名第一,2018年该专业评为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并获得750万元财政拨款,2020年该专业获批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在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中列为四星专业;2022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批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立项建设团队。物理学专业2019年列为一本招生专业,2021年列入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专业,2021年评为江西省一流专业,2022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人工智能专业2020年获批并于同年招生的新专业,教研室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领域核心科学和关键技术,依托科大讯飞在语音处理和大模型方面的领先应用,开展面向生物信息感知、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智慧教育和无人智能系统等研究方向,形成“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理念,将形成科研、教育、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办于1999年3月,同年7月开始招生。2013年获批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评为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在2022年的江西省第二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全省32个参评高校中排名第9,获得江西省四星级本科专业荣誉。
【学科竞赛】
我院学科竞赛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在教育部学科竞赛中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2013年学院实现全省本科高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中“零”的突破,连续12年蝉联江西省桂冠。12年间获得国家一等奖14项,国家二等奖15项;获省级一等奖59项,省级二等奖90项,省级三等奖69项;特别地2023年学院获得五个国家一等奖(江西高校总共获得六个一等奖),学校在该项赛事中全国排名提升至第16位,2023年12月,学院在第十六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年度总决赛中斩获国家一等奖2项(全国仅18支参赛队荣获国家一等奖)。物理学专业连续多年在江西省和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竞赛中名列前茅,先后获国家级竞赛奖项81项,省级奖项98项。学院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项中共获得国家级铜奖2项、省一等奖1项;
【优秀校友】
办学48年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校友,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成长为骨干精英,例如:赖勋忠(全国“最美教师”)、梁丽娜(全国人大代表)、李斌(长江学者)、熊韬(南昌朝阳立德中学校长)、史继新(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雷金平(江西省恒昆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罡(深圳熙龙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玩创工房的创始人)、余祖全(东莞嘉宏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佐寿(广州长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永安(深圳中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等各行业毕业生万余人。
多年来,学院坚持“厚基础、强技能、重应用”的全面素质教育原则,以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狠抓教学质量提高,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特别注重学生专业动手操作能力、设计与创新能力、师范教学技能的培养。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学院将一如既往地紧跟学校步伐,为学校实现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突破,朝着全面建成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全面开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征程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